湖州市建设局打造“全龄友好型”公厕, 让“方便”之事更暖心 |
||||
|
||||
随着老龄友好、儿童友好、青年友好等政策相继出台,构建全龄友好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。近年来,湖州市建设局聚焦“美丽公厕”建设,通过公厕24小时开放、共享模式推广、适老适幼化改造等方式全力打造“全龄友好型”公厕服务体系,切实增强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。 实行24小时服务,拓宽“全龄”时段覆盖面。率先在直管辖区内116座环卫公厕推行“24小时开放、24小时保洁、24小时提供热水”;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实时掌握公厕人流量等情况,推行“一厕一时”“驻场+巡回”管理新模式,构建夜间(22:00至次日6:00)巡回保洁机制,确保公厕环境整洁有序。据统计,116座公厕日均服务约3.5万人次,其中18:00至次日6:00使用占比近22%,有效解决了晚间散步市民、夜间通勤者、深夜工作者及晨练老人等群体的实际需求,将公厕打造成为城市“24小时生活驿站”,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品质。 推动社会化共享,织密“全龄”服务供给网。立足环卫公厕数量不足、分布不均的问题,深入挖掘存量资源,联合市文明办推动单位厕所社会共享事宜。截至目前,已有24家单位厕所正式“挂牌”对外开放;创新研发“湖州公厕”小程序,将全市416座环卫公厕、已共享的24座社会单位厕所纳入平台统一对外展示,提供快速查询、精准导航、评价反馈、一键求助等便民服务,界面简洁、操作便捷,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及游客使用习惯,自小程序上线以来,平台月均使用量超千余次,市民反馈满意度达98.79%,真正实现“找厕无忧、如厕无碍”。 开展适老适幼改造,完善“全龄”友好设施圈。瞄准“一老一小”两类群体,在直管辖区内80座公厕全面配置第三卫生间,增设托婴板、婴幼儿置物架、儿童坐便器、老年人扶手等设施;按照“分类施策、精准服务”原则,重点在公园、学校、医院、小区等周边老幼年龄段高频使用的公厕实施适老适幼改造,增设全流程扶手、蹲坑辅助器、马桶消毒装置,通过“硬件改造+功能提升”双轮驱动,实现从基础配套到人性化服务的全面升级,打造覆盖全龄段的“如厕关怀”体系。(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) |
||||
![]() ![]() |
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