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华市创新“气象+综合执法”深度协作 “四向”发力推动气象领域高质量发展 |
||||
|
||||
金华市以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为牵引,探索“气象+综合执法”深度协作机制,打造“源头预防-过程监管-末端处置”全链条治理体系,运用普法协作、监管协作、执法协作、处置协作“四向”发力,强化执法监管效能,增强应急处置水平,实现多个处罚事项首案突破,助推气象服务监管效能和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。 普法协作筑牢根基,构建源头防控多维格局。一是深化普法宣传。实施“百千万”普法工程,组织“气象法治进校园”活动,全市96个重点商圈设立普法驿站,活动覆盖72所中小学。坚持执法检查与气象宣传同部署、同推进,深入街道、村社、企业等宣传气象领域法律法规,2024年累计开展专题普法120场次,发放宣传单2.4万余份,宣传报道160余篇。二是组织专题培训。创新“理论+实操+考核”三维培训体系,邀请气象专家开展专题培训,内容涵盖气象灾害原理、应急救援技巧、预警信息应用等实用技能,2024年累计培训48场,覆盖执法队员4800余人次、广告公司6200余家。开发“执法蓝精灵知识库”小程序,提供法规查询、案例解析、法律法规测试等7项在线服务,全面提升执法办案水平。三是融入沉浸教学。通过“理论授课+案例模拟”教学,建立气象灾害分级响应机制,面对暴雨内涝、雷电灾害等突发事件,快速启动应急预案,科学调配救援力量。协作机制建立以来,全市涉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时间缩短30%,现场处置效率提升40%。 监管协作提质增效,高效联动构筑立体防线。一是强化数智赋能。聚焦气象信息化服务,将属地气象站纳入乡镇(街道)执法队重点巡查范围,借助智慧城管监控系统,实现异常数据实时监测、快速响应与精准查处。兰溪市依托 “E通兰溪” 平台,将每日气象信息精准推送市民,确保气象预警和服务信息全覆盖。实施以来,巡查周期缩短75%,平均处置时长压缩至20分钟。二是开展联合会商。建立“季度例会+专项会商”机制,解决“气象观测设施选址不适宜、区内公共场所气象信息传播与统一发布内容标准不一”等13项突出问题。完善执法信息共享机制,与气象局搭建信息共享平台,实现“气象+执法”信息互通。三是创新治理模式。创新“三维联动”治理模式,横向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,纵向贯通“市-区-镇-村”三级监管网络,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。2024年累计消除安全隐患200余处,有效防范因气象灾害引发的次生事故。 执法协作深化融合,闭环管理提升办案质效。一是强化执法协同。依托省“大综合一体化”执法监管应用,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,联合开展专项执法月行动,组织跨部门“双随机”联合检查。今年以来,开展联合行动32次,服务企业96家。二是执法服务融合。开展“综合查一次”“预约式”指导服务等,规范重点领域秩序。开展防雷与升放气球安全联合检查4次,立案12起,在危害气象设施、应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等4个处罚事项实现突破,有力震慑了违规行为。三是打造协同机制。通过“部门联动+专业支撑”,形成“源头监管—隐患排查—执法处置”的闭环管理,推动气象安全监管从“单一部门独角戏”向“多部门协同共治”转型。 处置协作形成闭环,创新服务释放发展动能。一是建立分类处置机制。对轻微违规实行“首违不罚+限期整改”,2024年教育整改商户424家;对重复违规实施“行政处罚+信用惩戒”,办理典型案例8件。建立“执法回访”制度,整改合格率保持100%。二是创新服务型执法。推出“气象服务帮帮团”,组织技术人员开展“一对一”上门指导,帮助186家商场、酒店,96所学校完成气象信息发布系统改造。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,执法人员上门服务指导商户规范气象信息发布数据。今年以来气象服务有效服务率稳步提升,涉及气象投诉量、“12345”热线相关咨询量实现双降。三是完善长效机制。形成“联席会议统筹、技术标准引领、智慧系统支撑、多元主体参与”的治理格局。同时,将气象领域执法纳入执法“监管一件事”的监管范围,进一步压实各部门工作责任,提升气象领域执法监管合力。(金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) |
||||
![]() ![]() |
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