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溪市打造多维综合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|
||||
|
||||
兰溪市聚焦文物保护单位监管,通过政府统筹、乡镇(街道)参与、社会监督方式凝聚合力,构建“法治+数治+自治”共管、“顶层+内层+基层”共治模式,打造多维文物保护综合监管体系,为推动提升文物保护规范化和专业化提供有益探索,取得一定成效。文物建筑修缮时间同比缩短70%,资金利用效率同比提升60%。兰溪市诸葛村被列入全国首批预防性保护试点,成果得到国家文物局肯定。 固本强基,全面构建综合监管体系。一是强化机制保障。制定《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监管一件事实施方案》《兰溪市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》《兰溪市文物保护管理权责清单(试行)》等,分级分类明确各部门、乡镇(街道)职责定位与工作任务,强化履职尽责,提升监管效率。二是强化县乡协同。建立常态化互动协作机制,全面构建日常巡查、联合执法、行刑衔接综合监管体系,形成全覆盖、立体化的工作架构。主管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加强协同,围绕划转事项,协同开展执法检查。充分发挥乡镇(街道)属地统筹作用,文旅牵头指导,相关部门参与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,“综合查一次”。三是强化基层参与。推广文物保护基层参与责任制,与村民签订保护责任书,将文物保护法写入村规民约,依据古村落的空间布局机理,明确古街、古井、古树等控制保护边界,出台古建筑抢修硬性规定,划定责任范围,实行分类挂牌、建档管理。 数字赋能,全面破解综合监管难题。一是完善全流程闭环管理。贯通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应用等相关数字应用,接入文保单位135家、文物建筑464处,全面构建“五位一体”图景架构,实现对火灾、倒塌、偷盗等紧急事件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,形成全域全流程监管闭环。二是加速全流程预警响应。充分吸收行政执法三色预警模块运行逻辑,开发建设“文物安全风险三色图”,对135处兰溪市级以上文物安全数据分层级、精准化分析,累计产生巡检数据4000余条,上报预警15000余次。三是落实全流程安全责任。统筹基层文保员、乡镇(街道)执法队伍、村社网格员等力量,建设GIS文保综合管理系统、消防监测系统、入侵监测系统等数字化应用模块,打造权责明晰、分工明确、责任到位的“文物保护三级安全管理”体系。组建558人全民护保团,今年以来完成各类任务380多项,省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检查录入率达100%。 细照深改,全面提升综合监管质效。一是巡查整改消隐患。建立镇街定期检查+文保所日常巡查+执法队随机抽查的三“查”模式,通过“综合查一次”、“双随机”抽查等联合执法模式,开展护航文物安全九大攻坚行动、民居类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改等行动,有力推动消除文物安全风险隐患。二是专项培训提素能。组织文保员、镇街执法队、百姓护宝团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开展培训10余次,多次组织开展文物保护知识竞赛,强化文保意识,提升专业队伍能力素质。三是多维发力强合力。强化部门协同开展联合执法,排查不可移动文保单位3000余家,消除安全隐患60余处。同时,利用村民大会、党员大会、老年协会等载体,常态化在基层开展普法教育活动,吸收社会力量组建文保队伍,多维发力提升文保监管效能。(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) |
||||
![]() ![]() |
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