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兴市打好风貌提升要素保障“组合拳”全力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|
||||
|
||||
嘉兴市以风貌特色镇为牵引,统筹开展城区、片区、社区、城镇更新建设,创新实施“资金+土地+人才”全要素保障机制,助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连续两年获省级考核优秀,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经验获住建部全国推广,风貌特色镇建设工作获柯省长批示肯定,并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唯一地市代表作交流。 构建多元保障体系,破解建设资金瓶颈 一是积极争取省级奖补资金。制定《嘉兴市城乡风貌八个方面专项提升行动方案》《嘉兴市全域全过程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实施方案》等政策文件,高标准建成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12个、省级风貌样板区39个、省级未来社区87个、现代化美丽城镇10个,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,累计争取7507万元省级奖补资金。二是不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。系统研究风貌提升、资源统筹、服务便民等发展需求,出台《嘉兴市共富单元建设市财政奖补资金实施细则》,对省级未来社区、风貌特色镇分别给予奖补资金600万元、1000万元,重点用于公共服务平台、老旧基础设施等改造提升。目前,全市累计兑现专项补贴5300万元。三是创新建立“政银合作”模式。与农业银行嘉兴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推出城市有机更新贷、未来社区贷、美丽城镇贷等专项贷款,累计争取700亿元贷款额度。目前,已投放112亿元,带动项目投资近400亿元。同时,积极争取专项债券发行支持,如海宁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复13.8亿元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,用于干河街提升改造、双漾里未来社区建设等,目前已到位资金3.74亿元。 创新要素配置方式,拓展城乡发展空间 一是资源挖潜,提质存量土地。通过工业用地“标准地”改革、“退二进三”等政策组合拳,累计完成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2839.35亩。聚焦土地资源碎片化难题,通过权属重组、功能重置、价值重构等机制创新,实现建设用地高效集约利用。如平湖市钟埭街道通过集体土地流转整合周边零散地块,推动渔乐乐生态农庄项目扩容225%。二是更新改造,完善功能载体。开展基础设施改造提升、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等8个专项行动,对公园绿地、道路设施等进行精细提升,植入口袋公园、活动场地等功能载体,累计落地示范项目147个,完成投资55.32亿元。“禾城驿·温暖嘉驿站”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,5G数字特型塔整治经验全省推广。三是活化利用,盘活闲置资产。构建“政府主导+市场运作”模式,引入25家优秀运营团队,通过“运营策划-规划-预招商-设计-商家协同-建设-招商入驻-运营”方式,累计盘活17.93万平方米闲置社区用房、国有房产。如沈荡镇将粮仓改造为谷仓文化产业园,全年累计吸引客流量超120万人次,同比增长264%,实现营收8000余万元。 加强人才技术支撑,激发共建共享活力 一是建立智库团队。成立涵盖城市规划、数字化、社区运营等领域的市级专家库,为共富基本单元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。在全省率先将美镇“首席设计师、驻镇规划师”和城乡风貌建筑师制度结合,调度56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,实现镇街技术力量全覆盖,累计开展设计方案审查230余次。二是推动全民设计。开展“创意点亮城市”设计大赛,坚持“设计+科技”“美观+实用”原则,将现代元素融入背街小巷、空间节点、老旧建筑等公共空间,吸引长三角130个团队参赛,近48万人次参与投票,形成智慧街角、口袋公园等40项可落地的优秀方案。三是实现百姓参与。建立“百姓议事会”等群众参与平台,高品质建成20个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、100个“家门口好去处”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民生实事项目,实现项目建设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,群众满意度高达99%。其中,秀洲王店解放社区、海盐观海园入选2024年嘉兴市政府民生实事十大实践案例。2025年,计划持续推进20个社区服务综合体民生实事建设。(嘉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) |
||||
![]() ![]() |
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