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建设厅在全国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|
||||
|
||||
7月15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召开全国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推进会,省建设厅介绍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推进情况。 会上,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姚昭晖作了经验交流发言,重点介绍五个方面工作。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,持续完善法规政策体系。制定《浙江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》,并指导各地市分别制定相应供水管理办法。先后出台配套规范标准文件,确保各项工作有标可依、有规可循。定期举办全省城镇水务工作培训班,提升全省供水行业业务水平,凝聚工作合力。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,全面开展专项体检。2022年底,率先在所有市县部署开展城市供水专项体检工作,建立发现问题、整改问题、巩固提升的闭环工作机制,聚焦体检发现的厂站负荷、管网漏损、区域水压等方面问题,针对性开展补短提效,系统谋划建设项目。 三是坚持项目牵引,加力推动设施更新改造。在体检评估和项目谋划基础上,指导各地落实改造计划,根据“两重”“两新”工作部署并结合城市更新工作,全面制定市县城市地下管网和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实施方案,全口径项目谋划,全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。 四是坚持多措并举,有效构筑城市供水安全防线。先后印发《浙江省城镇燃气、城市供水突发事故应急预案》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和城镇燃气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城市供水的安全防范措施要求。推进安防系统建设,制定健全供水应急预案和防护救援方案,规范水质抽样检测、风险评估等工作,加大部门联动溯源和执法处罚力度。 五是坚持数字赋能,努力提高智慧化管理水平。开发部署“浙里城市生命线”供水场景,依托全省统一的隐患排查工具,加强省、市、县、企业四级联动,聚焦从“源头”到“龙头”的全链条管理,基本形成机构人员、运行管理、风险排查、监测预警、闭环处置、项目管理等6大业务体系,提高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分类分级闭环处置能力,加快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供水安全数字化监管模式。(厅城建处 供稿) |
||||
![]() ![]() |
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