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乌市以“无烟夜市”标准化体系治理 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双提升


发布时间: 2025-07-22 15:46 信息来源: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:

为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、擦亮城市生态底色,义乌市以“微克必争”的决心,开展夜市餐饮油烟治理攻坚。积极探索构建“规范化治理-数字化支撑-智慧化监管”的系统性治理体系,有效破解夜市油烟管理中底数不清、标准不一、监管滞后等难题,实现1298家夜市餐饮单位摸排、改造、验收“3个100%”。目前,全市52家夜市全部建成“无烟夜市”,核心区域重点夜市pm2.5数值平均下降80%以上,夜市餐饮油烟相关投诉举报同比下降66.7%。

打造“三规范”全流程管护模式

一是规范设施安装,实现全域达标。严格把控油烟净化设施从采购、安装到验收的全流程标准,按照“主办方付费、第三方治理、政府验收”工作模式,对全市52家夜市1298家餐饮商户开展专业化体检,共排查出设备、安装、运维等问题2369个,逐项建立整改台账,交办属地督促主办方组织落实整改,治理完成后,由市蓝天办组织验收销号,有效提升整改质效。二是规范使用管理,实现精准治理。根据餐饮业态产生油烟的浓度、成分差异等,制定分类治理方案:针对烧烤类等重油烟业态,采用整体环保餐车更新换代;针对油炸等轻油烟业态,升级改造现有净化设施及风机系统,提升净化效能。同时,根据不同经营方式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,通过加装侧吸风口、餐车密闭化改造、增设高效集烟罩等方式,精准解决油烟外溢难题,提升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。三是规范运维保障,实现降本增效。制定餐饮油烟设施差异化运维标准,综合考量经营业态、设备规模及使用频率等,细化清洗维护周期和技术要求。创新推行“机芯模块式替换+工厂集中清洗”集约化运维模式,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统一服务,夜市主办方统筹管理,既保障油烟净化设备长效稳定运行,又有效避免二次污染,助推治理效能与经济效益双提升。自新模式推行以来,运维成本降低30%,因运维不当导致的油烟排放超标情况减少62%。

夯实“三基石”系统化支撑体系

一是夯实数字化台账基石。打造全市智慧餐饮油烟数字化监管系统,搭建“一摊一档”电子数据库,详细记录夜市餐饮商户摊位基础信息、油烟净化设备参数、安装时间等内容,同时,对设施清洗、运维保养等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实时上传更新,形成可视化动态管理台账。并设置张贴“一摊一码”,扫码可获取信息、评价建议、投诉监督,提升治理透明度和群众满意度。二是夯实制度化保障基石。制定《夜市建设管理标准清单》《夜市油烟治理手册》等管理规范,通过专业论证、试点验证等方式,形成涵盖“安装、使用、运维”全流程标准,确保管理规范兼具科学性与实操性,为夜市餐饮油烟治理标准化、规范化发展提供制度遵循。三是夯实协同化机制基石。构建“执法部门+街道社区+夜市主办方+第三方机构”协作联动机制,明确职责分工,同时吸纳商户代表、周边居民等多方参与,形成“部门主导+社会协同+群众监督”的多元共治格局,共召开餐饮油烟治理意见征询会、夜市主办方座谈会等会议36次,收集意见建议78条,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合力。

构建“三联动”长效化监管机制

一是三队联动,速查快处。组建“三队”协同发力,由执法队员、社区网格员和主办方管理员组成“日常巡查队”,敦促商户每日营业前进行设备自检,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;由市执法局保障中心人员组成流动“数据采集队”,开展不定期抽查检查;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组成“整治快遣队”,对发现的问题按照分级处置标准,快速响应、精准整改。自机制运行以来,日常巡查发现并整改设备运行异常等问题209处。二是三端联控,智感预警。试点建设十个“智慧油烟”夜市,安装在线监测仪器,实时采集油烟浓度等数据,优化智慧餐饮油烟数字化监管系统,与市行政执法指挥中心互联互通,构建“实时监测-系统推送-平台预警”三端联控,实现问题“线上预警-线下处置-闭环销号”全流程管理。系统升级以来,共完成靶向问题整改49处,群众诉求响应率达100%。三是三责联治,严管重罚。压实夜市主办方、第三方专业机构、夜市商户三方责任,细化涵盖设备安装、运行维护、台账管理等13项具体职责,确保责任内容可量化,执法对象可追溯。今年以来,共约谈夜市主办方17家次,办理夜市油烟污染类案件6起,处罚金额3万元。(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)

打印本页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