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岭市变存量为增量 多途经破解学校周边停车难题 |
||||
|
||||
温岭市在开展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,通过规划前置管控、利用既有空间、整合闲置空间等多种方式,有效破解主城区学校周边“停车难”问题,让学生出行更为便捷舒适,实现城市品质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。 挖潜量,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改建停车场。针对老城区校园周边道路狭窄,小区密集,且临近交通要道,高峰期车流人流量大,停车位严重不足这一问题,温岭市结合学校实际,创新性地采用架空操场建设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场的方法,有效利用立体空间破解学校及周边区域的停车难题。2023年以来,温岭市投资1.2亿元,实施了温岭二中、三中、四中操场架空式停车场建设项目,共新增停车位384个。同时,在保障校园安全和教学秩序的前提下,温岭市将建成的架空式停车场面向社会开放,采取阶梯式差异化收费,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家长接送学生的临时停车需求,也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。 增存量,整合利用闲置地释放停车空间。盘活城市存量空间是增加停车供给的重要举措。温岭市通过集约化改造闲置地、边角地等低效空间,建设临时公共停车场,有效实现了车位的快速补充。依托“拆围透绿”专项治理行动,温岭市结合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,因地制宜实施闲置地功能置换。通过场地规整、绿化整治等,将原本环境脏乱、利用率低的闲置土地,改造成标准停车场。目前已完成温岭中学对面后应村地块、温岭实验初中旁边地块、横湖小学对面及机关幼儿园旁边地块等多处改造工程,累计新增停车泊位1508个。该实践不仅激活了城市边角地,更显著提升了校园周边的交通承载力,有效缓解了区域性交通拥堵痛点。 控源头,规划前置管控完善长效机制。编制《温岭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》,重点突出老城区学校周边地区停车需求,在规划方案中,为停车设施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条件,通过规划前置,结合项目实际,要求新建学校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停车场,从源头上破解停车难题。目前,温岭新建的宗文小学、宗文中学、神童门中学、温岭职业学院等学校均在规划条件中设置了停车位的配建要求,共配建公共停车位919个,有效缓解学生上下学接送及周边停车压力。(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) |
||||
![]() ![]() |
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