嵊泗县黄龙乡聚焦共富共美推进美丽城镇建设迭代升级 |
||||
|
||||
近年来,嵊泗县黄龙乡锚定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目标,统筹推进海岛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,深化“民生保障、产业转型、多元共治”发展路径,着力打造“东海石村·古朴黄龙”新名片,通过基础设施提升、产业空间重构、治理模式创新,黄龙乡正逐步焕发活力,绘就传统渔村向现代化海岛美镇蝶变的崭新画卷。 优化基础设施,筑牢宜居根基。以提升群众生活和旅游体验为核心,全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。加强整治,优化乡村人居环境。投入资金500万元,巩固提升农村厕所、垃圾、污水“三大革命”,完成乡域旅游公厕智能化提升、大岙建筑垃圾堆场建设,实施污水处理终端提标,2025年完成4个污水处理终端建设及管网修补项目。水陆并举,构建多元交通体系。启动峙岙码头客运场站建设,优化岛际交通布局,同时借力旅游旺季“跳岛游”航线,打通海上旅游通道;引进“hello黄龙”共享单车,布局新公交站点,丰富全岛多元出行方式;完成大岙通村公路贯通工程,化解群众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实现整岛交通环线闭环。统筹推进,加强生态文明建设。做实“田长制”“林长制”,推进青山白化、两面一线治理,完成小微空气站建设;实施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,聚焦蓝色海湾建设,融合推进全县花海彩林工作,启动峙岙清淤、仙人掌保育项目,实施北巷通道复绿工程和主要街区节点增绿行动,海岛“窗口”颜值不断提升。 推动产业升级,激发经济活力。以大岙片区、东咀头片区、大钳咀头-泥黄坑片区为发展中心,推动区域空间“组团式”发展。积极谋划,推动渔业产业发展。扎实推进大岙片区渔港经济区建设,重点发展渔臻鲜二期、瀚丰水产海马养殖等海陆养殖产业;进一步理清存量空间,招引养殖领域的头部企业,形成养殖与产学研相适的渔港聚集区。文旅融合,打造特色民宿聚落。加快推进东咀头片区文旅民宿产业聚落建设,推动“大乐之野”灯塔酒店、未迟海角书院高端酒店正式开业运营,过云山居顺利开工建设;明确东咀头片区剩余区域开发模式和路径,进一步激活文旅产业动能。盘活资源,加速新型业态落地。由村集体统一流转闲置资产,以泥黄坑商贸综合体和大钳咀头风情海岬(渔俗)体验区双圈经济带为核心,发起大钳咀头青年创业基地、泥黄坑数字游民基地等共创项目,吸引“数字游民”入驻,加速新业态落地投运。 强化综合治理,实现共建共享。扎实推进队伍建设,完善基层治理体系,将“全员共建”理念贯彻到实处。党建引领,筑牢为民服务阵地。黄龙乡坚持乡党委领导,立足乡情实际,探索“逢四入格”机制,每周四组织下村开展环境整治、安全检查、民意走访等系列行动,切实拉近党群、干群距离,自2018年“逢四入格”品牌探索以来,已逐步迭代至3.0阶段,成为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的党群服务联系重要举措。多方参与,探索基层自治模式。探索试点基层自治“112N”体系,组建南港基层自治工作站,发展由老村长、船老大组成的基层自治队伍,累计调处涉渔矛盾、场地纠纷等百余件;以“航行的支部”建设为契机,激活“海陆双网”治理能效,将作业渔船划入26个网格编组并纳入4个海上党支部,防范化解应急争端事项56件,切实保障海上作业安全。三事分流,实现高效流转闭环。构建“一制两单三会”体系,制定事项分流三张清单,做到源头分类群众需求,完善问题整改流转闭环。今年来共收集群众需求1060条,落实大化小、小化私425条,确保群众事“事事有回应,件件有着落”。(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) |
||||
![]() ![]() |
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