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台县南屏乡路景融合绘就乡村“风景线”


发布时间: 2025-08-07 17:38 信息来源: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:

近年来,天台县南屏乡紧扣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,以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为抓手,将道路建设与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、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打造乡村振兴的“主动脉”和“风景线”,推动“美丽公路”向“美丽经济”转化,构建“一路一景、路景互融”的乡村发展新格局。

规划引领绘蓝图,构建“路景融合”新框架。一是坚持路景规划“一张蓝图”。南屏乡立足“山水秘境、诗画南屏”定位,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全乡整体规划,以“串联景点、激活产业、服务民生”为目标,统筹道路走向、景观节点、产业布局三者关系,形成“主干道成网、支线道成环、产业道成链”的路网体系。二是争取改造效果“以小见大”。针对山区地形复杂、生态敏感区集中的特点,采用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模式,新改建23条约46公里农村公路,在道路沿线因地制宜设置观景平台、生态驿站、文化标识,使每条道路成为串联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的“珍珠链”。三是健全资金投入“多方合力”。建立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群众参与”的推进机制,整合交通、文旅、农业等部门资金2800万元,引导乡贤捐资200余万元,发动沿线群众义务投工投劳,形成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。

多维融合强特色,激活“路产共生”新动能。一是道路交通与生态旅游融合。依托生态旅游优势,串联全乡14个行政村、12处自然景点的“南屏环线”,开发“骑行绿道”“徒步古道”等文旅产品,配套建设停车场、旅游厕所、导览标识等服务设施,2024年全乡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5%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0万元。二是道路交通与特色农业融合。在道路沿线布局“四季有花、四季有果”的景观农业带,建成生姜、水稻、芋艿、黄精、猕猴桃、杨梅等特色产业基地5000亩以上,打造“公路+民宿”“公路+农家乐”模式,带动2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2.3万元。三是道路交通与文化体验融合。深挖“四知文化”“非遗雕刻”“传统村落”等资源,在穿村公路旁建设非遗展示馆、古宅修复示范段,在桥梁、护栏等设施中融入传统榫卯元素、山水壁画,使每条道路成为展示乡土文化的“流动窗口”。开展“古村漫道”沿线百年古宅修缮保护,设置雕刻技艺体验点,吸引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工艺魅力,相关做法获省级媒体报道。

精细管护促长效,打造“和美乡村”新样板。一是建立道路分级管护机制。南屏乡建立县乡村道分级管护机制,推行“路长+警长+护路员”联动模式,全乡14名村级路长定期巡查,配备专职护路员19名,实现农村公路管养覆盖率100%。二是坚持“生态养护”理念。在道路两侧种植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8000余株,采用“以草治草”“生物防治”等技术减少农药使用,打造“会呼吸的道路生态系统”。三是提升道路便民服务能力。通过沥青灌缝和倒塌修复等工程,提升农村公路优良率,2024年全乡农村公路优良率排在全县前列。通过改造提升,全乡14个行政村实现“村村通公交”,30分钟交通圈实现全覆盖,农产品运输成本下降20%,快递物流网点延伸至村口。依托道路沿线景观节点,建成“口袋公园”“文化礼堂”“村民议事亭”等公共空间15处,形成“15分钟便民生活圈”。(天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)

打印本页关闭窗口